“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2年5月31日,人民数据研究院联合巨量算数发布《十四亿美好 十二种期待——2022人民美好生活洞察报告》。该报告以多元全景视角展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洞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十二种期待,即“美有所求”“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娱有所享”“传有所承”“弱有所扶”“行有所便”“住有所居”“食有所安”“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劳有所得”,并呼吁大家珍惜发现美好的“美商”。
报告从内外、动静、古今、远方与当下、齐家与乐业、城市与乡村六方面书写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报告显示人们重视外在的装点。数据显示,53.8%的人比较在意打扮,其中,51.8%的人认为追求外在美是对他人的尊重,49.6%的人认为追求外在美愉悦自己,足见人们追求外在美时的悦己悦TA诉求。
同时,人们也重视升华内在,做一个修身养性,有灵魂的人。数据显示,人们好学不分年龄,越年轻显得越主动。生活百科与职场提升是人们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兴趣是大家最重要的学习动力。
动时,人们高度认可运动带来的好处。数据显示,“坚持运动”的人中,87.0%的人认为运动带来“更健康的身体”;银发族对马拉松、网鱼、室内攀岩的爱好超过其他年龄段,占比超30%。
静时,人们享受着更多元的精神生活。数据显示,76.3%的人认为文娱“调节生活”,其中,人们以多种方式休闲娱乐:看短视频、观看综艺/电影/剧集、和朋友吃饭等。“娱有所享”,人们享受娱乐活动,也期待更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
报告从传承优秀文化、体验科技赋能之中,打开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卷轴。人们乐于沉浸于传统文化,数据显示,80.4%的人认为值得好好学习传统文化,其中,83.4%的人会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人们体验更丰富的科技场景,数据显示,83.8%的人认为“科技让日常生活更方便”;老年人也爱上网上冲浪,截至2021年12月,60岁以上老人网民规模达1.19亿人,科技赋能让每个人都不会掉队。
人们的出游热情高,数据显示,65.6%的人每年都会选择出游,青睐自然风光。烟火气中,人们的生活倍感温暖。数据显示,人民更关注居住环境方面的周围环境(49.3%)、装修风格(43.5%),居家的幸福感来自家庭氛围(79.6%)和家人(78.2%)。美食调剂人们的美好生活,2021年抖音美食兴趣用户画像显示,30岁以下“美食”兴趣用户占比超1/3。
报告揭开人们美好生活与齐家乐业密不可分的关系。幼儿的养育工作越来越系统,银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也正得到更多保障。数据显示,家庭生活中,74.6%的人更关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60.7%的人更关注家庭关系,50.5%的人更关注老人的赡养。人们对工作的选择更有底气。数据显示,57%的人认为工作能提供有安定感的生活,人们的劳动价值得到尊重,工作与生活两不误。
报告从城市与乡村展开人们奔向共同富裕的画卷。在城市,人们打卡网红城市,享受多样美食,体会夜间的余温。数据显示,人们的夜间“美食菜单”中,火锅和烧烤在抖音的打卡视频量分别超过1200万、680万次。乡村也驶上“快车道”,农村居民的生活也正从“二轮迈向四轮”驱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农村居民每百人年末汽车拥有数量增至26.4辆,摩托车拥有数量降至53.6辆。
当下,人们装点外在之形,也升华内在之魂;要自律健康,也要娱乐放松;乐于做最酷的传统文化捍卫者,也争相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心怀诗与远方,也不忘家与担当。不论身处何方,身兼何职,经历何种美好,14亿中国人正共同书写美好生活新篇章,带着期待与奋斗,绘织共同富裕新蓝图。
该报告是人民美好生活IP的第一篇重磅洞察报告。“人民美好生活”IP是算数研究联盟重点打造的IP之一,主要聚焦于人民对物质文化的“硬需要”,对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等“软需要”,通过大数据系统呈现人民美好生活,并挖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研究和探索相应的解决之道。
与报告相对应的,我们邀请10余位“美好生活观察员”,从各自领域探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期待。“美好生活观察员”、人民数据总编辑刘畅认为,这十二种期待就是我们用数据洞察、勾勒出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渴望,构成了最美的人世间的图景。希望我们的数据不仅仅可以洞察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还能提亮人民美好生活的数字化底色。
“美好生活观察员”、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周纳认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从数据中发现更多烟火气,期待能有更多的方法去解读出生活的美好趋势,洞察更多的美好向往,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助力和方向。
算数研究联盟于2021年11月25日成立,旨在共同探索和推动各行业发展,融合优质洞察与分析服务资源,共创洞察课题,打造多元解决方案,促成更多商业合作。
江苏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江苏热线)”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