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稳斑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 7 种(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由于每种他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各有特点。
1.降脂强度
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幅度有一定差别,但任何一种他汀类药物剂量倍增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 6%,即所谓“他汀类药物疗效 6% 效应”。
表1 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强度
注: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阿托伐他汀 80 mg 国人使用经验不足,请谨慎使用
2.亲水/亲脂性
一般亲脂性高的他汀容易进入肝脏(发挥作用)、肌肉细胞和血脑屏障,可能对中枢系统和肌肉有影响;亲水性高的他汀,溶解性好,不易进入肌肉细胞和血脑屏障,只在肝脏中发挥作用,对中枢系统和肌肉的影响相对较小。
• 亲脂性: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
• 亲水性: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 两亲性(水脂双溶性):阿托伐他汀
亲脂性顺序依次为:普伐他汀 < 瑞舒伐他汀 < 阿托伐他汀 < 氟伐他汀 < 匹伐他汀 < 洛伐他汀 < 辛伐他汀
3.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药物的半衰期和食物的影响。
•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半衰期较长,每天固定的任意时间服用;
• 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半衰期较短,临睡前服用;
• 洛伐他汀:食物促进吸收,晚餐时服用
4.不良反应
中国人群总体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6%,按发生率排序依次为胃肠道症状(3.942%)>肝脏症状(1.295%)>肌肉症状(1.173%)>神经症状(0.653%),此外还有新发糖尿病等不良反应,其中肌痛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基因检测进行预判。
•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 0.5%~3.0%,呈剂量依赖性。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常用且肝损伤发生较多的他汀类药物之一,发生时间主要在服药的 3 个月内,多发生于男性、中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多为轻度肝损伤且预后较好。
• 肌肉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并发症包括肌痛、肌炎、肌病以及横纹肌溶解,发生率 1%~5%(RCT研究结果)或 5%~10%(观察性研究结果),横纹肌溶解罕见。
单用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时,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率高于单用普伐他汀或氟伐他汀,横纹肌溶解症是他汀类药物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药物代谢受到抑制,从而导致血药浓度升高抑制辅酶 Q10 的生物合成有关。
5.特殊患者选药
• 糖尿病患者,优选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
• 肾功能异常患者,首选阿托伐他汀,禁用氟伐他汀;肾功能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适当减少剂量;
• 肝功能异常患者,首选普伐他汀、匹伐他汀,当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 3 倍以上时,应减少剂量或停药;
• 与多种心血管药物联合用药时,优选普伐他汀、匹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
江苏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江苏热线)”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