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急重症医学科
郑嘉瑶、符晴、何斌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或急诊抢救室,每天都在上演着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医生们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而患者家属则在焦虑与期待中度过每一分钟。然而,当医生提出“气管切开”这一建议时,许多家属都会陷入深深的犹豫与困惑:这个手术到底是什么?它真的能挽救生命吗?会不会让患者从此失去正常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以一个真实的案例为引子,走进气管切开术的世界,了解这项看似“可怕”却实则“救命”的手术。
小李是一名45岁的工程师,平时身体健康,热爱运动。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心脏病发作彻底改变了他和家人的生活。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他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需要紧急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手术虽取得了圆满成功,但命运似乎并未就此放过小李,术后不久,他便遭遇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功能也日渐衰弱。由于术后长期卧床,他的肺部分泌物积聚,导致呼吸极度困难。尽管医生为其进行了气管插管,但插管只能暂时维持呼吸,无法彻底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李的肺部感染越来越严重,痰液和分泌物越来越多,他的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果断提出:必须进行气管切开术,才能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生存机会。
听到“气管切开”这四个字时,小李的家人陷入了极度的恐慌。
“啥是气管切开术?”小李的父亲问,“喉咙上开个洞人还怎么活,以后是不是再也说不了话了,这就算救活了,不还是没办法回家吗?”
“气管切开术其实就是医生在脖子上气管的位置切个小口,然后放一根管子进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呼吸更顺畅,帮助清理肺部里的痰液和黏液,让肺部能更好地工作,从而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恢复健康。”医生如此回答,“如果后面恢复顺利,是完全可以把套管拿掉的,最后只会留下一小条疤,跟甲状腺手术差不多吧。”
在医生的耐心解释和专业劝说下,家人终于同意了手术。手术非常顺利,切开气管后,医生通过套管为小李清理了大量痰液和分泌物,他的呼吸很快就顺畅多了。之后的日子里,医生和护士精心照顾,小李的肺部感染慢慢好转,呼吸也越来越正常。最后,他成功摘掉了呼吸机,拔出了那根管子,身体也完全康复了,顺利出院回家。
这个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尽管气管切开术听起来令人畏惧,但在关键时刻,它却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接下来,让我们一步步了解这项手术。
很多人听到“气管切开”时,会联想到“在脖子上开个洞”,担心患者会因此失去正常的呼吸和发声能力,甚至认为这是一个“毁容”的手术。但实际上,气管切开术并不会影响患者的声带,也不会让患者的呼吸道完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套管的设计极为精巧,既能确保空气畅通无阻地进入肺部,又能有效阻挡异物进入气道,保障患者的安全。此外,现代医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术后患者的颈部伤口会逐渐愈合,只留下一个小小的疤痕,完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那么什么时候会需要气管切开术呢?主要涵盖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当患者的喉部因炎症、肿瘤、外伤或异物等原因发生梗阻时,气管切开术就是与死神赛跑的“救命稻草”。例如,当一位患者不慎误吞异物,导致喉部被完全堵塞、无法呼吸时,医生便会立即实施环甲膜切开术(一种气管切开术),在短短几十秒内为患者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
其次,就像前面提到的小李一样,对于颅脑损伤、严重胸部外伤、肺部感染或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的咳嗽反射可能非常弱,甚至完全丧失。这会导致痰液和分泌物在肺部积聚,严重时甚至会堵塞肺泡,影响气体交换。气管切开术可以通过套管直接吸痰,极大地提高排痰效率,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另外,在涉及上呼吸道(例如口腔、颌面及颈部区域)的大型手术中,为了有效防止血液或分泌物误入下呼吸道,医生会预先实施气管切开术,以保障手术期间及术后呼吸道的畅通无阻。
最后,在ICU中,许多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需要长期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此时,气管切开术可以帮助患者摆脱气管插管的束缚,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甚至恢复正常的进食和呼吸功能。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气管切开术不仅是维持生命的手段,更是康复的希望。
尽管气管切开术在听觉上可能给人以‘简单’之感,实则它是一项对技术要求极高的外科手术。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对于濒临窒息、缺氧失代偿的患者,医生会选择环甲膜切开术。这种争分夺秒的“救命术”无需复杂的准备,医生只需用手术刀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的环甲膜处切开一个小口,就能迅速建立生命通道。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十秒,堪称“救命神技”。
对于其他患者,医生会选择传统气管切开术。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逐步分离患者的颈部皮肤、肌肉等组织,最终切开气管并置入气切套管。尽管过程复杂,但患者在术中几乎感受不到任何不适。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穿刺气管套管置管术逐渐成为气管切开术的首选方式。此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微小,尤其适宜颈部结构复杂的患者。
尽管气管切开术是一项成熟的手术,但它仍然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且大多数并发症都能通过及时处理得到有效控制,以下是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伤及颈部血管,但一般出血量较小,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即可,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
切口感染是气管切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需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如果气管切开位置过低,可能会损伤胸膜,导致气胸或纵隔气肿。术后需要通过胸部X光片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对于长期气管切开的患者,如果套囊压力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气管壁损伤,与食管之间形成瘘管。因此,术后套囊压力的管理至关重要。
长期气管切开可能会促使气道内部出现息肉增生现象,进而引发气道狭窄问题。定期进行气道评估,必要时进行扩张或手术修复,可以有效预防这一并发症。
气管套管可能会因分泌物或痰液的积聚而堵塞,同时,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套管变形或损坏。定期清理套管、检查套管状态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
气管切开套管并不是永久的。对于上呼吸道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在度过急性期、摆脱呼吸机依赖之后,可以通过专业评估进行封管。当患者不再需要有创呼吸支持,呼吸道整体通畅,同时具有自主咳痰能力时,可以考虑封管。
对于尚不确定是否可以直接拔除气切套管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封堵帽临时封管的方式,测试患者的呼吸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气切套管尺寸较大时,临时封管可能会人为导致气管管径变小,从而引发呼吸困难。
拔除气切套管后,大多数患者的气管软骨环会自行闭合,只需几日即可恢复。术后留下的疤痕可以通过丝巾或项链遮挡,完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气管切开术不会损伤声带,经过良好的康复锻炼,患者的音量和音色都可以恢复如初。
尽管气管切开术在听上去可能令人畏惧,但它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技术,用于挽救生命,特别是在处理急危重症患者时,如急性喉阻塞或昏迷患者,它能够显著改善呼吸状况并维持气道通畅。对于许多危重患者来说,气管切开术不仅能够改善呼吸功能,还能为后续的康复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它不是放弃,更不是残忍,而是一柄与死神战斗的利器。
当医生建议进行气管切开术时,家属不必过于恐慌,而是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毕竟,在生命的面前,任何微小的希望都值得争取。
正如小李的案例所示,气管切开术不仅帮助患者度过了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刻,也为他重获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了希望。这是一项充满人性光辉的医学技术,为无数患者打开了生命的通道。
江苏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江苏热线)”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